卵巢囊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专访丨龙琦琦讷言敏行,行稳致远澎湃在线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发病机理 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190916/7467667.htm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原创唐晔晔问仁医

人物介绍

龙琦琦,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复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优秀团队骨干成员,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学组成员,擅长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治,如妇科炎症,子宫肌瘤,卵巢囊肿,子宫内膜异位症,子宫腺肌症,不孕症,宫颈疾病,月经不调,痛经等。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基础研究,近年发表SCI论文5篇,多次参加SEUD等国际会议并口头发言。年评为复旦大学“优秀青年医师”。

采访笔记

在我关掉录音机的时候,她说起这段话。

“除非工作需要,否则没有人想进手术室。环境冰冷,赤身裸体,还会有陌生人用手术刀切开你的身体,但有一件事,病患不知道,我们也不想让他们知道,有时我们也同样害怕。但无论手术风险多大,无论多么害怕,医生的职责就是安抚病患,告诉他们,一切都会没事的,无论医生自己是否相信。”

此时,她已经恢复平静。因为之前的采访,我曾引她两度哽咽,一次是觉得愧对了家人,一次被患者感动了。

去年,她晋升了副主任医师。而在十多年前,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女工程师,偶像是中国水利电力部部长,新中国第一位女工程师,治理黄河的元勋钱正英院士。当她身上承载着父母的愿景时,有过迷茫与失落,但是很快,湖南人的性格底色帮助她适应了角色,而且爱上了这件白袍。

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团队里,她是年轻的一员,研究的是应激对内异症发展的作用。这个方向让她在内心深处有一种隐秘的激动:如果能够在缓解应激心理方面,探索一些治疗办法,说不定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。

“人生有些时刻,我想重新经历一遍,参加高考,填写志愿,第一天实习,第一次主刀做手术,第一次抱起我的孩子……虽然如此,也有很多时刻,我想遗忘或者换一种做法。也正是因此,我难以成眠,无论怎么做,那些事情总是萦绕心头。”她说道。

这是一位很容易动情的医者。

1.从医之路

唐晔:请问龙医生,您是如何走上从医之路的呢?

龙琦琦:谢谢,我是湖南怀化人,人们说湖南人“恰得苦,耐得烦,霸得蛮”,我的性格里多少有这样的特质,少年时做数学题,一道题解不出来,花两三个小时都不肯放弃。说到学医,其实是被逼的。我父母是年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衡阳医学院医学生,但是阴差阳错,两人最终都没有当成医生,他们当年对于上医是极为向往的,我家书柜里有很多父母当时的教材,都是上海医科大学编写的,在他们眼里,上医像医学圣殿一样,既然他们的职业生涯留下无尽的遗憾,那只有把一腔愿望,悉数加在我头上了(笑)。在他们的坚持下,我报考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(原上海医科大学),顺利被录取,算是圆了他俩最初的梦。我还记得,第一天去上医报道,是父母一起陪着我去,列车还没到上海,他们就兴奋起来,真的,比我兴奋得多(笑)。

唐晔:原来您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,后来又是怎样适应学医环境呢?

龙琦琦:说真的,我理科成绩好,特别想当女工程师,向往在一堆男工程师里面,举手投足很飒、很干练的那种女工程师。至于医学,一开始是懵懵懂懂,直到上解剖、病理、内外妇儿之后,才觉得好像慢慢喜欢上了。我们老师有一句话很打动我,学医的世界很精彩,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,不同的挑战,不同的变化,每天都是新的一天。我发现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复医院,说起来,又是圆了我妈的一个梦,她一直想当妇产科医生的。

唐晔:说说住院医师那些年,您的状态?

龙琦琦:工作很有热情,不会觉得苦和累——因为要学的实在太多了,我对自己说,在临床中遇到任何问题,都要弄清楚为什么——跟病人说的每一句话,在病史上写的每一行字,做出的每一个处理,一定要知道为什么,当所有的“为什么”都解决的时候,你就真正掌握了这门学科。当时,我的性格并不是一个很积极主动的人,但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,解决不了的时候,我会厚着脸皮追问下去。

我至今还记得最初的艰难岁月,现在每到瓶颈绕不过去的当口,我会想想那些日子。住院医生是很苦的,医院交班查房,晚上总是最晚离开,最忙的日子里,从没在晚上九点之前下过班,到家都在十一点以后了,真的是痛并快乐着,因为有很多跟你一起奋斗的伙伴,而且大部分患者都很友善,对你说些鼓励的话,也不会觉得特别累。

记得有一个病人,那时我从妇科轮转到产科了,到门诊的时候,她看到我坐在诊室里面,激动地跑进来说,龙医生,我很想你——听了这句话,我就感动得想哭。

唐晔:住院医师轮转,总是有些最难忘的记忆,您的难忘记忆是?

龙琦琦:产科接生。第一次亲眼看见婴儿的小脑袋从产妇身下伸出来的时候,我是热泪盈眶的,我把这个婴儿紧紧抱在怀里,听他放肆地大哭,对生命突然有一种敬畏,我在想,他一点点长大,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呢,有没有可能知道,是哪一双手,把他带到了人间世。

唐晔:您最终选择了妇科。说说您的师承?

龙琦琦: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三位老师,分别是硕士生导师张绍芬教授,博士生导师刘惜时教授,科研指导老师郭孙伟教授。他们三位都是妇科领域非常著名的专家,不仅学术水平都很高,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韧不拔。张绍芬教授,是我国著名的妇科内分泌专家,主要研究围绝经相关疾病,她带领我踏入了妇产科的大门,耐心指导我开始第一个临床课题。她几十年都在坚持钟爱的学术,即使在身体不适时,想的也是工作,她专注的态度至今影响着我。

刘惜时教授,也是我国著名的妇科专家,她担任复医院妇科主任长达15年。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,而且韧性十足的人,她如果决定要做这件事情,一定要想尽办法,通过各种努力干成。记得她刚刚开始做腹腔镜的时候,已经人到中年,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完全不同的视野和手术操作,她哭过、埋怨过,还是捡起手术后废弃的钳子、剪刀,拿到家里练习缝海绵,天天缝,要打几个结、缝几针、角度、用力,每天练习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不停下来。坚持练习了半年才做第一台宫颈癌腔镜手术,做了整整8个小时,现在她早已培养出许多具有宫颈癌腔镜手术资质的医生。医院指派,我跟她一起去北京“打擂台”,争取国家重点妇科项目的时候,在飞机上整整两个小时,她一直在反复背诵8分钟的演讲稿。那种惜时如金,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望其项背。很少有人会这么执着,这么坚持,只要方向正确,拼命做到完美。当然,老师很严厉,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,但她一定是希望你能够出类拔萃,我们都能够理解。

郭孙伟教授是内异症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,是我科研上的引领者。郭老师非常严厉和严谨,但是他从来没有骂过我(笑)。同时,他还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。他数十年每天坚持运动,瑜伽、游泳等。走进他的办公室,桌子和书柜里到处都是复印下来的科研文献。正是因为他的严以律己,博览群书,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科学问题,也正是对科研工作的热爱,才会有不断的科学的灵感和思维的火花。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不仅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,也是生活上的最佳搭档!

唐晔:自己做的第一台独立主刀的大手术,还记得吗?

龙琦琦:那天,我记得挺清楚,做全子宫切除。那台手术我做了两个多小时,整个过程腿都在打软——患者有过两次剖宫产手术史,在体内多处地方有黏连,结构不清楚,站在手术台上,就一点一点把黏连分开,不能伤到血管和组织,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,能感觉到额头的汗。最后还是把这台手术拿下来,虽然时间比较长,但总算是经过这一次考验,对这类较大的手术有了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理解。这台手术结束以后,老师进来看了一眼,冲我点点头,转身离开了,她不会刻意表扬你,但是我知道,过关了。

2.如履薄冰

唐晔:从一个住院医师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,这条心路历程的关键词,您觉得是什么呢?

龙琦琦:焦虑(笑)。虽然一直在成长,但始终很焦虑,每天都会有新的焦虑。别看做手术好像挺帅挺酷的,但晚上回家可能就睡不着觉——担心患者有没有感染,引流量多不多,有没有出血,排气是否通畅……各种各样的反应,手术结束当晚,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夜,心踏实不下来,没事就查看移动医生,或者打电话到护士台询问。真的如履薄冰,越是做的多,这种恐惧感是越强烈,却又只能埋在心里,无法向外人道。这种情绪,这一两年缓解了一些,我尝试自己思考,不停地想着说服自己,还好,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说服自己的。

其实,很多大医生,当年也有这样的过程,特别是独立做一些没有尝试过的手术时,每一次突破,总伴随着痛苦与挣扎。只不过后来经验丰富了,就没有那么焦虑与恐惧了。

唐晔:您现在如何理解一台好的手术呢?

龙琦琦:其一,术野清晰,解剖层次分明,重要的结构一定全部能够看到,其二,按照一定的手术步骤顺序,没有废动作,手术是有条理的。我在术前会去思考,脑子里把手术过程要过无数遍。

唐晔:您面对的是一个女性世界。遇到过令人难忘的病人吗?

龙琦琦:的确。曾经有一个卵巢癌的病人,非常坚强,当时伤口出现了脂肪液化,伤口大概有20公分长,我们需要把伤口拆开,开创换药——剪掉腐肉,再用药水冲洗伤口,这个过程极其痛苦,每天都得来一遍,要持续两周。我见过类似的病人,哭爹叫妈不算,痛苦的嚎叫连走廊尽头都能听见。但是这个患者,每次清创,至始至终一声不吭,堪比当年刮骨疗毒关云长,她说医生该怎么干,就怎么干。我不知道后来她怎样了,她肯定是痛的,但她希望能给医生一点信心。我对她说,你很伟大。医生和患者,有时候真希望是一对彼此的英雄。

唐晔:其实,医患都需要彼此的信任与理解,您是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呢?

龙琦琦:我脾气挺好的(笑),很注意细节。比如老年患者做完妇科检查,起身比较困难,我一定会去扶一把;患者躺在手术床上,手术室如果有空调风吹着,我一定会为她盖上被子……病人,说到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在医院这样的场合,谁都不免紧张、担心、害怕,再强大的人,也会显得弱小无助。将心比心,说几句体贴的话,给她一个温暖的笑容,我本善良。

唐晔:这些年,有没有幸福感与成就感呢?

龙琦琦:有。病人康复出院,复诊时开开心心过来打招呼,觉得好欣慰,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

3.探索科研

唐晔:您现在是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团队里,对此疾病,发病机制是否已经揭开了谜底?

龙琦琦:没有。内异症是一种良性疾病,但其侵袭、播散等生物学行为却和恶性肿瘤相似。内异症病灶可以生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,常见于卵巢、盆腔、腹壁切口,肠道、甚至肺部、泌尿系统等。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缺陷,治疗后复发率高,这也让内异症成为了一种难治疾病。迄今为止,内异症发病机制仍然不明,病理生理不清,被认为是“迷一样的疾病”。加拿大医生威廉奥斯勒爵士说过:“谁懂得内异症,谁就懂了妇科。”其实,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工作,但发病率还是这么高,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很多,我们却没有有效的解决手段,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,这是很值得思考与研究的。

唐晔:在这个科研大项目,您主要研究哪方面?

龙琦琦:应激对内异症发展的作用。先从动物研究开始,给小鼠各种应激的刺激,造模型看刺激对内异症的影响——挺有意义的,内异症的患者本就处于一个慢性应激状态,有痛经、不孕,还有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,如果应激对内异症有促进作用的话,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那么,如果能够在缓解应激心理方面,探索一些治疗办法,说不定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。

唐晔: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?

龙琦琦:遇到了两位团队的领军人物,在他们的引导下成长。我们这个团队于年正式成立。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领衔,经过十余年的努力,临床和科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,引领世界内异症研究的潮流,为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出色的贡献。

我们的首席科学家是郭孙伟教授,郭教授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造诣极高,迄今已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总引用次数达1.2万多次。年起连续6年被爱思唯尔列为中国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。Expertscape网站分析评价了-年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专家的研究水平,郭孙伟教授排名全球前万分之四(0.%)。年发布的中国《全国妇产科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》榜单排名中,郭孙伟教授名列全国第二名。

我们的团队带头人是刘惜时教授,在内异症领域,率先开展深部内异症的新型手术-Shaving手术,保留器官的完整性,减少手术并发症,并致力于将内异症/腺肌症的基础科研应用于临床。在Expertscape网站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专家研究水平排名中,刘惜时教授排名全球前千分之二(0.17%)。

4.永不敷衍

唐晔: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这一年,生活与工作,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?

龙琦琦:年比较难熬,但疫情之后,我有一件事情特别快乐——我女儿肯愿意跟我一起睡觉了。今年孩子5岁了,以前我都太晚下班了,没办法陪她一起睡觉,她就不愿意和我睡,也不大愿意搭理我。我挺失落的,想想总是要淌眼泪,有点对不起这个孩子,母爱缺失了,总是想着弥补。疫情期间,我们一起待在家里待了很长时间,千金难买母女情深,疫情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(笑)。

至于工作上的快乐,手术进步还挺大的,做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手术,而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——以前对一些手术技巧和解剖结构可能理解得并不透彻,手术当中总有一些似乎过不了的关,但去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就一下顺了,以前拿不下的手术,能拿下了,是一种恍然顿悟,或者说是顿悟的感觉——积累到一定程度,突然有一天就明白了,这就是突破瓶颈。所以,蛮有幸福感的。

唐晔:说到工作上的幸福感,有没有特别的时刻?

龙琦琦:记得有一个病人,给我们团队医生写了一封四页纸长的感谢信,是我见过的字数最长的感谢信,红白底色的信笺,满满全是蓝色墨水的字迹,工工整整的手写体,我看得都出神了,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片真情,此时的幸福感,很浓烈。

唐晔:现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

龙琦琦:其实就是平衡科研和临床两者的关系。从理论上,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,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,如果不能为临床服务的科研,是没有意义的。不过这方面的平衡,的确不容易。这也是我一直想要掌握,却始终无法掌握的技能。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归是有限的,有时候会力不从心。我一直在想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
唐晔:对年轻医生来说,成长中最关键的要素应该是什么?

龙琦琦:任何方面基础都一定要打扎实,这些事情都做实在了,成长路上才不会随风飘摇,认真二字很关键。这一点,我比较欣赏自己,从很小的时候,我就是一个认真到底的孩子,交给我不管大事小事,永不敷衍,永远会竭尽全力完成,老师或者患者对我评价也是这样。讷言敏行,行稳致远,这是我的人生态度。

唐晔:今年春节,有没有犒劳自己一下?

龙琦琦:看了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这也是这两年唯一一次进电影院。我的感觉似乎与别人不一样,李焕英一直是笑着的,哪怕遇到再不开心、再难的事,她都是笑着面对的,我觉得,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妈妈,人生本苦,自己不开心一点,谁来取悦你呢?

唐晔:新的一年,对自己有什么期待?

龙琦琦:临床、科研,还有一些行政工作——把手头上的活儿都能做好,坚持初心,不要轻易放弃或者改变自己,要做我当年希望成为的那种人:认真、善良、有爱、有担当、有责任心。

唐晔:这些年来,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种习惯是什么呢?

龙琦琦:我每天都会把我负责的病人,在脑子里过一遍,没有一天停止过。这算不算习惯?

采访/唐晔编辑/燕青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